中國太陽能光伏網:一尺長、三指寬的柄,連著一拃長、兩指寬的推板,輕柔穩妥地完成工藝上本該由高精密機械手完成的抓起、轉向、推動等動作——“別看玩藝兒小,價值不過兩塊錢,它可辦大事省大錢呢!”英利集團總裁苗連生得意地說,“是一個1992年出生的孩子鼓搗出來的。”
這個“辦大事省大錢”的小推板由白色塑料做成,用于生產線上的光伏電池片的推移,由我國光伏電池業排頭兵英利集團一個現場工人發明。它不僅替代了需要進口的、每臺過百萬美元的機械手,而且,一可使在生產線上運動的電池片減少甚至不損傷,二可提高運行速度。如果采用機械手,不僅要請外國專家駐廠研究設計,而且還要給他們至少一年半載的生產運行調試時間。
記者感動于這個發明,但現場解說人員卻又介紹起下面一個個發明來,甚至沒來得及介紹發明這小推板的工人名字。“不是他們不重視、不知道,是因為在我們英利集團,這種技術發明和工藝改進太多了,幾乎天天都有,說不過來。”苗連生說。這位英利集團的創始人和總裁,號召人人都當發明家,自己更是成天“泡在車間里瞎琢磨”,硬是把個以八零后和九零后青年人為主體的民營企業做成了“發明學校”。當然,發明的方向只能是:最優質量下的費用最低。
英利的低價光伏電池是發明創造的結果。
記者在采訪中常聽到一些地方或企業談自己擁有多少多少傲人的專利,英利人卻不熱衷于談這些,因為他們的發明只針對自己的眼下問題和未來目標,他們的工藝改進只適用于自己的生產線,甚至只適于自己企業的人來應用——有些小發明是系列化的,環環相扣,非英利人不知如何操作。“這就是英利,玩虛的沒有用,”苗連生說,“弄那些名聲也沒好處,只需要把費用降下來、把產品和服務做到最好。”
于是,英利的硅錠出片率全球同業最高、電池片破損率最低、電池成本物耗能耗最低。于是,長于小城保定的中國英利成為全球同行業投入產出效益比最高的企業,成為最有價格競爭力的企業。
目前,英利集團的“熊貓”N型單晶硅電池實驗轉換率已達20%,是全球三大高效太陽能電池之一,而其新一代MWT電池的轉換率有望突破21%,但英利人并不滿足。8月5日,國家863計劃重大課題“效率20%以上新型電極結構晶體硅電池產業化成套關鍵技術及示范生產線”在英利啟動。作為《太陽能發電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的重要項目之一,該項目將重點研究N型MWT太陽能電池關鍵技術核心,目的是提高光伏電池的太陽能轉換率,降低電池成本。“凡是能降低成本的事,我們就堅決地投入。”苗連生堅定地說。